首頁 > 歷史 / 內容
孫權在南朝里是少有的據江而守的,其他淮揚基本都能輕鬆攻取,也不知道是東吳的陸戰能力耽誤了他,還是他水戰能力太強太有自信。在孫權接班之時(建安五年五月,公元200年春末),其兄孫策所略定的疆土是以長江下游地區為主,贛江流域、浙江流域為輔的所謂江東六郡,而且,六郡中的廬陵郡還是孫策從豫章郡南部分置出來的一郡,那麼,考慮到漢末動亂,設置新郡大機率不會是因為人口增加,那麼從郡縣密度反映人口密度的規律來講。
孫策之時的江東孫氏政權其實僅僅掌握了東漢末年區區五個郡的實力,而且還是人口密度與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東南之郡,孫權接班以來,在所謂"江東六郡"的基本盤之內剿滅山賊(六郡間之山地賊寇)、派賀齊南定建安(原會稽郡南部、今福建地區),並在其任上不斷派帳下將領督軍討伐山越,赤壁之前對戰黃祖、赤壁之後抗衡曹操,在事實上鞏固了孫策五年所沒有來得及徹底壓服的江東六郡,寒鯤將孫權的這一系列活動概括為"穩故"。
對江東六郡的"穩固"絕不僅僅具有守成意義,更有"建基"意義,東吳政權未來半個多世紀的統治中心,幾乎完全是孫權在其統治前期(200-220)的20年左右的時間裡奠定的,而孫策其實只是軍事威壓,不擅長也來不及進行深度鞏固,另外,更為難得的是,孫權通過公元208年-公元223年之間的斷斷續續的荊州爭奪戰。
在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任軍事的努力下,按照公元208年的建制,全取荊州地區除了原南陽郡以外的六郡之地(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另外還將嶺南交趾地區(東漢建制為七郡)納入治下,那麼按照東漢後期的實力估算,孫權在其稱帝以前便已掌握了相當於東漢後期18郡的實力。
當然廬江郡因為曹孫對戰基本上已經淪為"歐脫"之地,但其人口大略已被納入江東其餘郡縣,建制上無存廬江郡,孫權任上還充分發揮了近海航行技術,不僅派衛溫、諸葛直渡海抵達了當時還叫夷洲的台灣島,而且還能遠航至遼東半島完成孫權與公孫淵"眉來眼去"的莫名被坑交往,近海航行背後是經濟實力在做支撐,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孫權任上為孫氏政權整體實力的提升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工商服務
- 02-22成吉思汗圍困中都,金宣宗獻女求和
- 02-22孫中山的世界強國夢,曾大膽提出定都伊犁,專家稱具有戰略意義
- 02-22如果給關羽配一個此級別的副將,定能統一中原
- 02-22抗戰中的那些事(中原烽火)
- 02-22舊社會宋縣長斷案,公平,公正,一清二處!
- 02-22慈禧太后太狠了
- 02-22象棋真的是韓信發明的?幾點細節便知真偽
- 02-22探析羅馬帝國貴族的收養現象,其中有哪些因素?
- 友情連結